改革之花 開放之園 振興之村 現代之城 花園村:創“富”四十載 造“城”再騰飛
改革之花 開放之園 振興之村 現代之城
花園村:創“富”四十載 造“城”再騰飛
離東陽城區16公里,有一個傳奇的村莊——中國十大國際名村花園村,既是農村現代化美麗村城的榜樣,也是同走高質量共同富裕的典型,6月初,這里將迎來第二十一屆全國“村長”論壇,這是花園村繼2006年承辦第六屆全國“村長”論壇后第二次承辦,也是目前全國唯一一個承辦兩次全國“村長”論壇的村莊。
40年前,這里曾是“村名花園不長花,草棚泥房窮人家,種田交租難糊口,擔鹽捉魚度生涯”;40年來,在花園聯合黨委書記、花園村黨委書記兼村委會主任、花園集團董事長兼總裁邵欽祥帶領下,花園人用蠟燭點燃強村夢想,高科技登上世界之巔,富民產業締造紅木王國,初心使命書寫鄉村蝶變、引領全面振興、實現共同富裕。如今,這里已是“鄉村振興成樣板,美麗城鎮作示范,首個村域小城市,發展全面高質量”。
改革之花 越開越大 越開越美
花園村已有近700年歷史,缺水缺地缺資源,祖祖輩輩生活在11個不長茅草的小山頭上。解放前,花園人靠打長工、挑鹽賣度日;解放后,花園人靠捉泥鰍、搞副業謀生,1978年,村民人均年收入僅87元。“窮,是當初花園村最出名的。花園村民到哪里都被看不起,外面的姑娘不愿嫁到花園村,花園村的姑娘早早就嫁出去,就連喝的水都要到鄰村去挑,真是苦不堪言。”邵欽祥回憶道。
改革的春風吹遍大江南北,花園村用什么路子才能走出貧窮?邵欽祥認為,結合花園村實際,只有走工業化道路,以工富農,以工強村,以工興村,花園人才能擺脫困境。1981年5月,邵欽祥籌集資金1500元辦起了蠟燭廠,從閃閃的燭光里看到了花園的希望。花園人終于邁出了艱苦創業的第一步,并逐步走到了農村改革的最前列。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81年10月,邵欽祥又籌資9000元,辦起了花園村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家工廠——花園服裝廠;1991年,聯合46家戶辦、聯辦企業成立了金華市首家村級工業公司——花園工業公司;1993年,組建浙江花園集團公司并于1995年被確認為首批國家級鄉鎮企業集團;1996年開始,把產業發展鎖定在高科技項目上,與中科院共同合作開發維生素D3項目并取得成功,打破國際壟斷,填補國內空白;21世紀以來,實施經濟大投入大發展戰略,開拓多種新興產業并助力花園企業做大做強,如今正昂首挺進“全面高質量發展”道路。去年,花園集團名列2020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第304位、中國制造業企業500強第265位、浙商全國500強第68位。
小蠟燭燃起了花園人創業的熊熊烈火,辦服裝廠堅定了花園人發展的強大信念,高科技指引了花園走向世界的方向。花園人從初試辦廠中尋到了農村發展的經濟源泉,經歷著創業初期的艱辛,創業發展的曲折,以及創業永恒的期待。如今,花園村產業涉及生物與醫藥、新能源與新材料、軍民融合與新動能、紅木家具與木制品、新建材與建筑、文化旅游與教育衛生等,去年全村實現營業收入610億元,村民人均年收入達14.2萬元。
“回顧花園村發展歷程,就是一部改革創新史。”金華市副市長、東陽市委書記傅顯明這樣說,花園村通過改革創新,成為一個繁榮、繁華、繁盛的新農村,主要抓住了五個重要時間節點:一是1981年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率先走以工富農的發展道路;二是1993年乘著“南方談話”的東風,成立集團并成功開發高科技產業;三是2004年乘著“千萬工程”的東風,立足首次“一村并九村”建設美麗鄉村;四是2017年乘著“‘十九大’擘畫新時代”的東風,走向再次“一村并九村”后的全面鄉村振興;五是2020年乘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東風,開啟小城市培育探索更高質量農村現代化。
開放之園 越建越興 越建越強
栽下梧桐樹,引來金鳳凰。花園村有今天的建設成就,靠的是花園集團產業的發展,而產業的發展靠的是一大批人才做出的努力和貢獻。的確,人才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抓人才就是抓發展,強人才就是強實力,沒有人才優勢就不可能有發展優勢、創新優勢、產業優勢。
2018年10月,花園村發出《關于引進高級人才落戶花園村相關政策的通知》,在強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及企業持續創新發展需要發揮人才優勢的同時,就引才、聚才、育才等設立相關福利政策,以吸引、留住、培養更多高級人才,最大限度激發人才創新、創造、創業活力。
根據花園村的人才新政,符合條件人員可以落戶享受村民福利待遇,村里每年發放1萬元至6萬元不等的獎金,還能領到花園集團發放的30萬元至60萬元不等的人才購房券,甚至安排300平方米以上的別墅一幢。兩年多來,花園村享受各類高級人才獎勵的人數在不斷上升,同時也有一大批成為花園新村民,彰顯出村里人才新政的無窮魅力。
今年春節前夕,花園村又為135名符合享受高級人才獎勵政策的正高級專業技術職稱人才、博士研究生、其他各類高級專業技術職稱人才、碩士研究生、“雙一流”高校本科生發放獎金211萬元。花園田氏醫院感染管理科主任金戰麗就是其中之一,她不僅連續兩年拿到了2萬元的現金獎勵,還領到了50萬元的人才購房券。金戰麗原來在東陽城區一家醫院工作,和家人一起住在城區,當年花園村出臺引進高級人才政策后,經全面衡量,她選擇來到這個離城區16公里的村。
“能感受到花園村對人才的渴望和真誠,不僅待遇比城區要高,這里也有完善的生活配套,無論是商業中心,還是國際影城等,都應有盡有,讓人感覺不到城里和鄉下的區別。”金戰麗說,工作一年多后,她就喜歡上了這里的生活和工作氛圍,和家人商量后2019年使用購房券在村里買了房,如今正在裝修,等裝修好后,一家三口都會住進去。
人才引進政策是花園村建設開放之園的一個縮影。一直以來,花園人就以開放的眼光建設人人共享的大花園,無論是上世紀九十年代與浙江大學合作培養專業型人才,還是并村后搭建創業富民創新強村的紅木全產業鏈等,抑或是正在積極培育的全國首個“村域小城市”,都深深地烙上了“開放”的印記,因為花園人深知,40年的開放發展引來人流、物流、商流、資金流、信息流、技術流……
目前,花園村超過6.5萬常住人口,2020年底擁有個私工商戶2949家,已吸引工農中建等7家金融機構進駐。去年初,花園村還發布開放的落戶政策,致力吸引更多人共享花園鄉村振興發展成果。今年4月初,浦江萬固集團以6.01億元競得花園湖景城以西地塊,每畝地價達一千萬元,足見花園村未來投資發展前景。
振興之村 越治越和 越治越富
40年來,花園廣大黨員干部堅持“奉獻、公正、公平、公開”的辦事原則,一心為公、一心為民,始終堅持“黨委領導、黨員帶頭”不動搖,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和兩新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使花園各項事業都走在了全國農村前列。2016年7月,花園村黨委就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
黨建強則發展強,黨建好則發展好,黨建穩則發展穩。去年8月,花園聯合黨委揭牌,標志著花園開創了以“全領域建強、全區域提升”為目標的基層黨建工作新模式,實現了組織共建、資源共享、功能優化的組織建設,進一步提升花園黨組織的組織力、凝聚力、戰斗力,以推動花園黨建工作高質量發展。
40年來,花園村還積極探索“黨建+”鄉村治理模式,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完善群眾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制度化渠道。經過2004年和2017年兩次并村,周邊18個村被并入花園村,村域面積達12平方公里,5萬多外來人口涌入村莊。在很多人看來,本該治安形勢復雜、矛盾糾紛屢發。然而,就是這樣一個“超級大村”,沒有一名公務員,只靠32名村干部,就把村莊治理得井井有條,實現40年“矛盾不上交、糾紛不出村、選舉不拉票、村民零上訪”。
并村并非簡單疊加,而是通過“先富帶后富、強村幫弱村”的方式,做大花園模式,做強花園樣本。花園村領導班子經過充分調研,果斷提出“并村先并心”的理念,切實實施“一分五統”的管理辦法,《村規民約》還作出硬性規定:倘若黨員干部與普通村民吵架,首先受到處理的是黨員干部;倘若村民與外來人員發生爭執,首先受到批評的是村民。
花園村南山小區老干部郭鳴鹿對“花園之治”的秘訣深有感觸。他說:“以前,南山村以一條弄堂為界,分成東莊和西莊,彼此對立。”2004年并入花園村后,村莊重新規劃建設,矛盾迎刃而解。郭鳴鹿記得,當年為解決并村時的各種問題,花園村一年開了265個會。
花園村還設立紀委、政法辦、保衛部、法律事務部、調解委員會、治安聯防總隊和救援隊,這些年還積極探索“最多跑一次”改革向村級延伸,目前村大樓便民服務中心可辦理事項超過600項,村民辦事基本不用出村,臉上寫滿了獲得感與幸福感。
“花園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體現在富民、惠民、安民上,就是要以工業的大投入大發展,推進全民創業全面創新,提高花園人的富裕程度,提升花園可持續發展的能力。”邵欽祥說,花園村“黨建+”鄉村治理模式,治出了社會和諧、治出了經濟發展、治出了百姓幸福。
如今,花園村基礎設施齊全、公共服務完善、鄉村全面振興,村民更是享有31項福利:老年人有高齡補貼,回鄉創業的大學生有創業基金,村民看病自費部分村里支付一半,村內開通免費公交車,村民實行上學16年免費教育制……
現代之城 越造越新 越造越智
去年6月,全國首個村級市政管理委員會在花園村掛牌成立。這是花園村建設“村域小城市”的創新舉措之一。今年以來,花園村在積極創建美麗城鎮省級樣板中,市政管理委員會發揮聯動機制作戰,為全面村域風貌提檔升級提供了有力保障。
“這個市政管委會是花園村城市化建設的‘大管家’。”邵欽祥說,管委會下設辦公室、規劃建設管理處、電氣管理處、供水管理處、綠化管理處、環境衛生管理處、督查處等7個部門,所有工作人員身份都不是政府公務員,是從全體村民中選拔擔任。
花園村遠離城市,沒有任何資源和區位優勢,徜徉其間卻更像一座現代化城市,通過創業富民和創新強村實現了物質富裕和精神富有,這里已是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20年10月,花園村被列入浙江省第四批小城市培育試點,標志著全國首個“村域小城市”在之江大地誕生。
在花園村,寬敞整潔的道路總共設置紅綠燈二十多處,鱗次櫛比的高樓已建設了二十多幢,擁有2300多商家的紅木家具專業市場、幼兒園到高中16年一貫制的國際化學校、二級甲等標準建設的綜合性醫院、肯德基和國際影城入駐的都市化商場、彰顯國際化鄉村實力的超五星酒店、呈現花園獨特魅力的大型摩天輪以及會展中心、生態公園、金融機構、特色街道、文化廣場、博物館、體育館、游泳館、圖書館、游樂園、車輛檢測中心以及共享汽車和電動車等,一系列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都具備了城市特質。
當前,數字化改革在浙江省全面推開,已經成為“十四五”現代化新征程當中浙江發展的一個新動力,希望通過數字化改革這樣一個總抓手,來全面撬動各領域、各方面的深化改革。作為浙江唯一的鄉村振興綜合改革試點,花園村在數字化進程中又一馬當先走在前列,去年6月就與華為合作建設全感知、全聯接、全場景、全智能的“智慧花園”項目,成為華為在全國鄉村智慧園區布局的首個客戶,致力打造全國智慧鄉村示范樣板。
在花園村,“智慧花園”項目建設有序推進,圍繞經濟發展、村域管理、村民生活、文化建設、社會治理、生態文明,打造“1+1+N”體系,從而打造數字鄉村示范地。“未來已來,數字化將讓花園村更加智慧。”花園村黨委副書記邵徐君介紹道,花園智匯公司今年帶領團隊著力于整體項目的業務框架建設及智慧黨建、陽光村務、隨手拍、花園碼、智慧文旅等應用的前后端開發。
“我們要把花園村打造成為中國全面鄉村振興的榜樣以及‘花園城市、世界名村’。”邵欽祥說,“十四五”時期,花園村將積極抓好小城市培育試點,計劃完成投資50億元,致力新增3家上市公司,持續推進產業發展、村域管理、基礎設施、村民生活、文化建設、生態文明等六個高質量發展,爭取全村營業收入達到800億元,利稅達到30億元,村民人均年收入達到20萬元。